你是否曾好奇,那些深受特异性皮炎困扰的患者,背后的疾病机制是怎样被研究的呢?今天就带大家走进特异性皮炎动物模型研究的世界。
一、前言:
特异性皮炎(Atopic dermatitis,AD)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免疫介导的皮肤病。其主要特征为皮肤增厚、色素沉着、表面粗糙,并且伴有明显的瘙痒症状。该病症与遗传、免疫异常、环境因素以及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。它具有病因复杂、发病率高、病程长、易复发且难以治愈等特点,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许多研究报告指出,2,4 - 二硝基氟苯(DNFB)是一种半抗原,能够通过刺激表皮引发动物出现 AD 样皮肤病变 [1]。例如,Nam 等人就利用 DNFB 诱导的特应性症状动物模型,研究了诃子提取物的治疗效果 [2]。尽管目前在 AD 的免疫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,然而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仍然尚未完全明确。
二、模型构建:
选取 5 周龄的 SD 大鼠,在造模前 1 天对其背部进行脱毛处理。脱毛后的第 1 天、第 2 天和第 3 天,分别在大鼠背部外涂 375μL 1% DNFB 和丙酮 / 橄榄油(3:1)混合液各一次,以此进行致敏。从第 7 天开始,每隔 1 天涂抹 262.5μL 1% DNFB 进行激发,直至第 29 天评分,造模结束。对照组则涂抹丙酮 / 橄榄油(3:1)溶液,涂抹的时间和剂量均与模型组保持相同。具体的造模流程如图 1 所示:
图1 大鼠AD模型造模流程
三、大鼠造模过程中皮肤情况展示
在造模过程中,大鼠的皮肤变化情况如图 2 所示:
图2 AD模型大鼠皮肤情况展示
四、模型评价:
1、临床症状评分:根据皮肤红肿、红斑、渗出,丘疹、丘疱疹、水疱、糜烂等湿疹样皮损表现进行评分,具体的评分标准如下表1所示,评分结果如图3所示:
表1 临床症状评分(EASI评分法)
临床表现 |
分数及症状程度 |
红斑 |
0分=无 |
丘疱疹 |
|
糜烂 |
|
结痂 |
图3 AD模型大鼠评分结果
分析:在Day29时评分结果显示,与Control相比,Model组评分显著增加,P<0.0001。
2、病理分析:
图4 AD模型大鼠皮肤组织病理染色结果
分析:在 Day46 时,取皮损处的皮肤组织进行 HE 染色,结果显示,Control 组大鼠的皮肤组织结构规则,包含表皮、真皮、皮下组织以及较多的皮肤附属器结构,另外还可见皮肤下的横纹肌组织;而 Model 组大鼠的皮肤组织结构稍显紊乱,表皮呈现轻度增厚并伴有轻度角化过度,真皮层纤维组织增生,同时伴有较多炎细胞浸润,部分区域的皮肤附属器结构消失,皮下组织层变薄,同样可见皮肤下的横纹肌组织。并且,Model 组的皮肤厚度(如图 4 红线标注)明显高于 Control 组。
3、测量皮炎面积:
图5 AD模型大鼠皮炎面积统计和测量方法[3]
分析:研究显示 [3],在 Day7 时,皮炎面积达到峰值。随着激发次数的增加,DNFB 模型组大鼠的皮炎面积逐渐趋于平稳。在 Day28 时,与 Control 组相比,DNFB 模型组大鼠的皮炎面积显著上升,P<0.0001。
参考文献:
[1] Heo J C, Son H U, Kim S L, et al. A derivative of L-allo threonine alleviates 2,4-dinitrofluorobenzene-induced atopic dermatitis indications.[J].Journal of the Agricultural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, 2012, 76(11):2021-2025.
[2]Lee,Sang-Han.Mitigation of 2,4-dinitrofluorobenzene-induced atopic dermatitis-related symptoms by Terminalia chebula Retzius.[J].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, 2011, 28(6).
[3]Xuesong, Yang,Zhimin, Wang,Hong, Huang et al. Jianpi Yangxue Qufeng compound alleviates atopic dermatitis via TLR4/MyD88/NF-κB signaling pathway.[J] .Heliyon, 2024, 10: 0.